如今的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熔炉”国家,来自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相聚一堂,共同谱写他们心中的“美国梦”,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无疑是这个“大熔炉”中最亮眼的一支队伍。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两大阵容之首,可谓是一直相守相持,但在美国本土,至今还有450多万的华人定居于此,过着外黄里白的“香蕉人”的双重生活。那么这些华人又是因为什么契机才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并决定世世代代定居于此呢?

在美国本土,华人数量第一次剧增是在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当时正值欧美国家将资本输入亚洲市场的扩张时期,打开了闭封已久的中国国门,从此中国便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但与此同时,已经被封建专制最顶峰压制了五百年之久的中国人也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上层人士可以远渡重洋,一览欧美国家的人文风情。但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移民美国只是为了生存下去而迫不得已的选择。

门户大开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失地人民众多,廉价的国外产品的涌入,破坏了原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揭竿而起,中国南方地区常年战乱,,多次欠下繁重的战争赔款,导致百姓们背负着沉重的苛税,一心只想另谋出路。

此时正值美国西部地区“淘金热”盛行,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的输入,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如此一来,美国政府便将目光锁定了吃苦耐劳的中国人,于1868年与清政府签订《中美通商条约》,规定中国人有随意出入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的自由,以便掠夺更多的廉价华工抵美充当劳动力。

对于不堪战乱之苦的中国人,这无疑是一条无奈之中的“福音”,尤以南方的闽越两省人为主,开始大批涌入美国西部淘金,加入到修建铁路的队伍中。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苦力,美国政府甚至将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在中国故伎重演,以当初掠夺黑人奴隶的方式骗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到美国。

在当时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人要在闷热的甲板上度过数月之久,更有人在海上漂浮时因疾病身故,尸体随即被抛入茫茫大海。

初来乍到的中国人,与美国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分歧。中国人对待同族人的团结意识开始起作用,便自发地凝聚在一起,在美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中国城“唐人街”,依然和自己的同胞们保持着国内的传统,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双重生活。

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与中国大陆仅阻隔有一个太平洋的距离,但是从此 ,他们与故乡便只有仰望夕阳西下时心交神往的片刻。面对着这如火如荼的“淘金热”,他们也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以求多得一小抔黄金温在胸中,不负自己背井离乡的痛苦。

是啊,在大洋彼岸的华夏故土,本是自己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田园,同样也孕育了自己的黄皮肤和黑眼睛,这与北美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有些神似,可惜故土战乱之苦让人苦不堪言,无法苟活存世,只好沦落至此,他们化悲愤为力量,将热情撒入淘金热中,换取自己及家人的温饱。

此次淘金热和东西海岸大铁路的建设,对于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人更是在这次浩浩荡荡的大开发中立下不小功勋。其中,宋氏家族是其中最显赫的一个家族。

宋氏家族以宋氏三姐妹在近代史上的显赫功绩而名垂近代史,而她们的父亲宋嘉树,便是这时中国首批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在美国淘金热时期偷渡美国,接受传教洗礼的宋嘉树在回国后,成为了上海首批买办商人,在中国两国苦心经营数十年,积累了无数的财富,并将大部分财产投入到好友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中,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留下不朽功勋。

当然还有无数的华工,即使生活贫苦,也不忘心系祖国。孙中山曾经回忆到,当他在美国筹集义款投入革命时,承诺革命会推翻清政府,建立和美国一样的民主自由的国家,有一位华工将一小布袋的黄金在人群中放到孙中山面前,之后噙着眼泪一声不吭地转身离开,后来才知道这已是那位华工来到美国后的所有积蓄。

我们的华人华工便是如此,在异国他乡也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换取与一般人程度的温饱,在国难之际,也不记前嫌,忘记清政府的苛政繁税与自己一家人在华夏故土上所受到的苦难,倾其所有。

然而美国政府所谓的开阔胸襟,允许中国人移民到美国西部,只不过是为了缓解暂时的“用工荒”的一次伎俩罢了。也许这个后起之秀的移民国家,根本没有准备好打开接纳中国人的胸襟。这个文明国家“淘金热”盛行的时候,坑蒙拐骗地也要将中国人“移驾”至此。而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显露出来,美国经济陷入低迷,便撕去了伪善的面纱,又将矛头指向默默无闻的中国人。

尽管中国人多半不事招摇,只是默默地淘金、修铁路或做小生意,但他们对于白种人来说,毕竟是他乡异客,有着不同于他们的肤色和文明出身。

1869年,横贯美国大陆、连通东西海岸的铁路竣工后,1.2万华工中的绝大部分面临失业境地,为了限制中国人有可能与白人争夺为数不多的工作岗位,美国逐步开始了一系列的排华措施。

美国先是与和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当时正忙于与列强议和,无暇顾及这些早已背井离乡的“香蕉人”了,便同意条约限制华人移民美国的数量。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排华浪潮”,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也竟然以成文规定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在美国受歧视的合法性,这也为了白人排挤华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尽管美国为限制华人移民美国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此时在战乱中疲惫不堪的中国人,仍然还是为了进军大洋彼岸的文明国家而乐此不疲,其中位于旧金山港的“天使岛”便见证着中国人为了偷渡美国而付出的心酸。

每一个华人偷渡美国时,都要在此岛停泊,而当排华法案通过后,大概有二十万中国人曾经被扣押于此,与北美新大陆咫尺天涯。就在这样情绪日益高涨的美国,每一个中国人忍辱负重,怀着对故国的思念,在此定居,繁衍后代。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爆发,德国,日本,意大利结成轴心三国同盟。尽管如此,吊诡的是,美国还是没有禁止这三国人踏足美国土地,反而排华情绪依然没有丝毫减退。直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方面损失惨重,才与日本反目成仇。

在美国电影《珍珠港》中,一位亚洲面孔的医者想要救治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战役中受创的伤兵,奄奄一息的伤兵不顾自己身体上的疼痛,也要严词拒绝:“不,不,你是日本人,不要碰我!”一部电影中小小的细节,便勾勒出当时美国人民对于日本法西斯的愤怒。

经过这一“国耻”之后,美国方面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总算是与中国同仇敌忾,为了“奖赏”中国人先行抵抗日本侵略多年的贡献,美国人才加大了对中国政府的抗战力度。在美国国内,报纸上也纷纷刊登如何辨别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报道。彼时,宋庆龄多次在美国各地号召华裔以及美国人民投入到抗日运动中来,宣传日本军队对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起抵抗的事实。这使美国人民对中国人的好感大增,开始重视中国人在抗击日本方面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经过宋庆龄等各位爱国人士的奔走号召,美国各地人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的呼声越来越高,罗斯福总统也发表演讲支持此次提议。最终经过众议院老爷们迟来的运作,美国国会宣布废除排华法案,并由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签署生效。

1943年12月17日,排华法案正式终结,中国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赢得了美国乃至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排华法案》废除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难民开始移民到美国,第二次移民浪潮蔓延。

美国方面也放松了华人移民美国的限制,这次不仅仅只有难民,也有许多学者、留学生等人抵美进行学术研究与学习。“人民艺术家”老舍,就在此时曾受美国政府之约,赴美讲学。“两弹一星”的众多元勋,也都曾在此期间赴美留学,学成之后投身国家。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大陆实施军事封锁,台湾与大陆分离,台湾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确立。虽然大陆人民由于政治原因,逐渐与美国淡化联系,但是此时的台湾却迎来了移民美国的又一次浪潮,赴美留学定居的台湾人日益增长。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台湾经济成井喷式发展,才慢慢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随着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大洋彼岸的两大国家打破了近30年的僵局,开启了和平友好的新的历史局面。国内开始鼓励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接受先进的教育,美国政府此时也敞开大门,吸引人才,接纳优秀的中国留学生抵美。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也使中国的大学生看到了中美两国的巨大差距。美国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在科技、教育、文化、生活各个领域,都比中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定居。在中国的大学里,一度出现了“美国热”,为去美国而苦学英语,毕了业之后便纷纷向美国大学提出申请,考托福,面试签证,都是八十年代中国大学生为去美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导演以毫不夸张的剧情表现出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的无比渴望并为之趋之若鹜的现象。中国也自此迎来了第三次移民美国的浪潮,但不同的是,这次是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的白领阶级的一次迁徙。

华尔街知名投资家李路便是这只浩浩荡荡的队伍中的一员。在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选择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在拿了经济学、工商学、法学的硕士学位后,便投身于华尔街,而后成为美国证券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像李路这样的一大部分人落户美国之后,都服务于美国的大学或者是高科技部门,为美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贡献不菲。

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四十年,国内的面貌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的幸福指数稳步提高,很多赴美留学生选择了学成归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移民热,算是随着中国的腾飞而告了一段落。

在过去的一两个世纪里的很多时刻,尤其是早期,华人总是以被过度包装的“低贱、肮脏”的形象出现在美国社会的公众认知里,也有调查结果表明,华裔乃至美国社会的整个亚裔群体多半是以低微的身份从事着基础的服务类工作,甚至成为逐渐被美国社会边缘化的所谓的“零余者”。

即使面对着来自社会主流方面的歧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一直在鞭策着华人在北美大地上稳扎稳打、乘风破浪,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李小龙的一脚飞腿,踢爆了“东亚病夫”的刻板招牌;张纯如走寻访问,在历史的苦旅上“负隅挣扎”,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揭露于世人;汤亭亭以笔为器,以犀利的笔锋刻画出人性的种种险恶,在美国文坛上留下华人的痕迹……

现如今,华人的生活空间,已不仅局限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的唐人街中,从事简单服务业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更多是跻身于科技、学术、金融等高端领域,面对着这样一群为美国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美国于2011年正式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道歉,这也是华人为了打破肤色隔阂所作出孜孜不倦努力的最好的结果。

身在金山,心怀唐山,四百多万美国华裔人士,正以自己的实际作为,为大洋彼岸的两国架起友谊的桥梁。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